搜狐娱乐专稿(庄自修/文)
近期,DeepSeek在社交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,娱乐圈也不例外。
它被赋予了诸多神奇的功能,有人认为它能生成成熟剧本,取代编剧的工作;也有人认为它只是AI技术的又一次进化,虽有所提升,但并非无所不能。
搜狐娱乐通过与娱乐圈的影视宣传人员、艺人工作人员、大厂PR、媒体人等从业者的深入对话,试图探究DeepSeek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。
DeepSeek真的“硬控”娱乐圈了吗?
DeepSeek与娱乐圈
“DeepSeek好用吗?”
一条简单的朋友圈,炸出了众多DeepSeek的使用者,他们纷纷向搜狐娱乐分享了自己使用DeepSeek的用途和感受。
作为艺人工作人员,以往,谭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艺人撰写各种文案,如影视剧观后感、口播ID、朋友圈文案、节日微博文案、收官小作文等。
如今,DeepSeek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她的工作量。谭媛表示:“有时候DeepSeek生成的文案稍作修改就能直接使用,有时虽然它对平台规则不太了解,文案和标题会过于冗长,需要自行删减,但总体来说,需求越具体,生成的结果就越准确。”
艺人宣传小美也透露,她经常借助DeepSeek获取文案灵感。尽管DeepSeek生成的内容有时显得较为简单,类似小学生水平,但确实能为她提供一些启发,经过修改后基本能满足工作要求。
“DeepSeek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快速生成初稿,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构思时间。虽然生成的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打磨,但总比我坐在那空想好很多。”小美说道。
对于影视剧宣传灿灿来说,DeepSeek的出现,也让她的工作犹如神助。
灿灿说,如今影视剧宣传的物料竞争激烈,宣传人员想要很好地完成一个项目,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。以往,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平台风格、受众喜好,并结合作品评价提炼优点,才能撰写出符合要求的宣传文案。而如今借助DeepSeek,能够迅速完成对现有内容的搜集整理,并精准把握语言风格,灿灿只需从中挑选满意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改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此外,让灿灿比较惊喜的是,DeepSeek还能提供不错的长视频脚本,虽然这部分工作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通常由专业团队完成,但在预算有限时,DeepSeek可以帮灿灿生成60分的基础内容,她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增色工作,就能满足基本需求。
灿灿表示:“DeepSeek在脚本创作上的优势在于,它能够快速生成框架,虽然细节部分可能需要人工补充,但至少为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。”
在编剧行业,DeepSeek的影响也备受关注。有传言称,DeepSeek已能写出短剧剧本并投入使用,但编剧们的实际使用感受却有所不同。
编剧蓓蓓认为,DeepSeek生成的剧本虽然结构规整、剧情发展合理,但缺乏“人味”和幽默感。当她尝试提出修改要求时,DeepSeek常常会出现“崩溃”的情况。
另一位短剧编剧葛葛则表示,虽然让DeepSeek直接写出满意的剧本目前还很难,但将其作为助手使用却能带来很好的体验。他通常自己撰写剧本,然后让DeepSeek进行修改,DeepSeek会指出剧情衔接问题、不合理设定的调整、支线的增加等对他来说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,对此他非常满意。
蓓蓓也直言,如果仅将DeepSeek作为助手,它确实能提供很大帮助。例如在撰写大纲时,它能帮助梳理思路、激发新点子,还能在剧情衔接困难时提供一些过渡性的建议,这比单纯靠自己冥思苦想要高效得多。
替代?
当然,并非所有从业者都对DeepSeek的评价如此之高。
大厂PR小白曾尝试让DeepSeek撰写公关新闻稿,但结果并不理想。尽管他多次尝试修改关键词、细化需求,最终仍以失败告终,交稿时间紧张,最后他只能选择自己动手撰写。
“目前DeepSeek在处理复杂的公关需求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,它无法精准把握公关稿件的语态和风格,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,可能需要我喂给它更多资料或以往类似稿件,让它有所参考。”小白分析道。
一位媒体人表示,她曾让DeepSeek撰写一篇关于行业现象的深度稿件,但生成的内容更像是论文大纲,缺乏采访细节和情感表达。
“深度稿件需要大量的实地采访和情感共鸣,而DeepSeek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。它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框架和观点,但无法替代记者的现场感和洞察力。”该媒体人说道。
同时,如何用好包括DeepSeek在内的AI软件,对很多人来说,也是一门功课。
灿灿表示:“在使用DeepSeek时,我需要非常明确地表达我的需求,否则它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偏离主题。这就需要使用者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,否则可能会增加沟通成本。”
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灿灿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。
她通常会给DeepSeek提供更精准的需求,例如不直接询问“你怎么夸这部电影”,而是指定具体的风格和要求,让其用豆瓣的风格来夸赞演员的演技,这样可以提高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。
从上述受访者的回答可以看出,尽管目前DeepSeek还不是尽善尽美,但已经能够帮助使用者做很多事情。由此又让一些人产生新的忧虑:会不会被替代?
对于这个问题,基于目前对于DeepSeek的使用感受,上述受访者基本上都给了否定的答案。
“AI都有一个优化的过程,它们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,不可能直接实现我们的所思所想,目前拿它当个实习生用还差不多。”灿灿说。
在蓓蓓看来,DeepSeek目前已经具备了高中生,甚至是大学生的知识储备。蓓蓓透露,此前她也曾尝试过用其他AI软件来辅助自己写剧本,但那些AI写的文章连最基本的通顺度都达不到。相比之下,DeepSeek确实进步了很多,最起码能够写出相对通顺的剧情了。
不过蓓蓓觉得,也不用过于夸大DeepSeek的功能,因为多次使用之后会发现,现阶段的DeepSeek可能更适合作为创作者的灵感触发器,以及帮助创作者完成一些程式化的文本,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。
“它确实能够写出一个看似完整的剧本,但因为素材都是AI根据现有的网络资料抓取编撰的,所以出来的东西相对比较俗套,台词也都是片儿汤话,而这种俗套的东西,市场上本来就已经很多了。”
蓓蓓说,“也许它能够替代一些水平普通的创作,比如那种一‘水’几百章的网文作品,但指望它创作出啥世界名著,目前是不可能的。”
不过毋庸置疑的是,AI的发展不容小觑。
“对未来AI的发展,我不敢想象,感觉我的想象力已经跟不上它的发展了。”
谭媛感慨地说,“现在已经有人尝试AI预告片了,以后也许像那种音乐MV、主题视频之类的物料都不需要拍摄了,只要把人拍进去,设定好风格、场景,靠AI生成就可以完成。”
谈及对DeepSeek发展的设想,灿灿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具有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型APP,通过一个软件,就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。
目前虽然还没有这样的功能,但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各种各样“DeepSeek ”的玩法,比如将DeepSeek与思维导图、ppt等办公软件搭配使用,实现高效工作的目的。
在上述受访者中,尽管大家对于DeepSeek的使用体验感各有不同,但都有相对一致的认知:未来人们与AI共存是大势所趋。所以学习AI,运用AI势在必行。
小白就透露,虽然DeepSeek目前还写不出他想要的公关稿,但也成了他不可或缺的“助手”,查资料、找灵感、解答生活遇到的困惑等,DeepSeek总是有求必应。
同时,他也看了不少有关DeepSeek的“使用手册”“实操手册”类的文章,学习向AI提问的艺术,随着给予的指令越准确,他对得到的答案也越来越满意。
“总的来说,DeepSeek目前更适合辅助创作,而非替代创作,作为工具很好用,完全依赖就没有‘人味’了。”蓓蓓笑着总结道。